电话:0451-82363952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开发
区红旗大街259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学校要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礼记》中对教师也有着这样的定义: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由此可见,德育是教育的主体活动之一, 是教师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学校工作的重心环节,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学生坚 定政治素养,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发展学生理想信念的主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深入贯彻、切实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精神及上级教育部门德育工作的有关要求,统筹管理区域内中小学德育教学资源,推进区域内中小学德育管理与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开展进程,笔者尝试从以下角度入手,就如何推进区域内中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改革,让德育之花芬芳扑鼻, 提出了以下几点实施建议。
学生是我们德育管理与探索的直 接对象,是我们改革与创新的直接动力,学生的声音,代表着改革方向的***强音。因此,在学校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实践中,我们在坚持《若干意见》与上级教育部门德育工作有关精神的同时,要引导全区中小学以学生 为主体,俯身倾听学生们发自内心的 德育诉求,要适当满足学生们的心理 需求,努力创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贴近中小学生的特色德育活动。
这就要求各中小学在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与认知发展需求,小学生天真无邪,活泼好动,正处于行为习 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在设计德育活动时不妨为其抹上一缕童真的色彩, 让孩子们回归本真,保持***纯洁剔透的童心,如某小学教育集团率先提出的“让德育回归本真,让童心快乐飞翔”的特色德育方案 ;
而对于中学生,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他们是具青春活力的个体,不同的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敏感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生理发育迅速,情感细腻,而中学生已经具备独立的抽象逻辑思维,我们在设计中学德育方案的时候,不妨为其抹上青春的色彩,如某些学校以开展主题演讲、 党团知识竞赛、书画比赛、歌咏比赛、 文艺汇演等一系列生动活泼、彰显青春特色的德育活动,来激发学生们的主体参与,彰显学生的青春活力。
校本课程(school-based), 顾名思义,就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与学生个性特点而设计、开发的课程,具有活动性、自主性与个别性,是中小学进行德育教学的主阵地。笔者以为,我们不妨将校本课程作为“德育教学”的扎根之地, 作为“德育课堂”的栖息之所,让德育扎扎实实地渗透在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成为学生们密不可分的“学 习小伙伴”。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开展德育教育思想大讨论,尽可能地让区域范围内的所有学校、老师以及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育思想的大讨论中来,为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收集***真实有效的数据来源。
其次,校本课程的设计要围绕德育教育的几个大方向着手,如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小学生诚信教育、国内外时事政治教育等,使得校本课程训练活动富教于乐,又扎实有效。如有的学校通过 动漫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来洗涤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有的学校开展“红十字” 德育校本课程,来提高学生自救自护的能力。
***后,中小学在设计校本课 程时,应根据学生的主体差异,有区别地设计,不可照抄照搬,如在开展 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时,小学重点应进 行“讲文明、树新风”教育,通过“红领巾在行动”、“文明督导”、诵读《道德经》等,对小学生进行讲礼貌、爱集体、爱劳动、守纪律的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中学,则重点进行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如 “今日说法”论坛、“道德讲坛”等, 教育学生认真遵守校规校纪,自觉遵 守法律法规。
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课堂, 也是伴随学生终生的人生课堂 ;父母是学生接触社会的******导师,也是伴随学生终生的人生导师。正如宋庆龄女士所言 :“在一个人身上留下不可磨 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由此可见,要 打开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新局面就必须实现家校联动,拓宽德育教学平台, 凝聚多方力量,调动各种积极性,为 中小学德育教学与探索另辟新路。
笔者以为,区域内中小学应重视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特殊功能,坚持家访制度,主动亲近学生家庭,切实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此外,在亲近学生家庭的同时,还应固定学校对外开放日,欢迎广大家长走进学校, 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各项表现,分享家庭教育经验。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定期开展家庭教育系列讲座,推广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 交流家庭教育成功经验,从而帮助家长们树立更加科学合理、与时俱进、 贴近学生心理需求的教育观念,实现学校与家庭的动态合作,为青少年儿 童的健康成才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 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
社会发展至今天,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必将引起德育工作的重大变革。
此前,成都市成华区出台了德育工作实施意见,其中提到运用大数据探索德育常规管理新途径。
德育常规管理一直是各大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在德育管理方面,多数学校基本都是用纸质表格打分,每天老师会有多张相关表格要填,这种原始办法在数据收集与录入上费时且效率低下。***关键的,还存在反馈滞后,班主任无法即时把握班级动态的情况。
比如说,班级常规检查中包括学生早读情况检查,学生检查员会查看班级出勤率,是否有学生早读课上违纪等行为。按照原始方法,检查员只能在纸质表格里打一个总分。一个星期后,班主任才能看到结果。同时,班主任很可能并不清楚这个分数如何来的,更别提及时纠正学生不良问题,帮助学生规范行为习惯。
为了老师能及时了解班级管理情况,监控学生课堂纪律,规范生活习惯等,成都石室初中青龙校区将互联网与德育常规管理相结合,将数据录入、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查询反馈等功能全部集成到互联网在线平台上,实现了“互联网+”时代的学校管理的创新。
经过2年多的常态化使用,学校从初期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手段实现德育常规检查,到现阶段衍生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实现针对学校从集体到个人的*********评价纪录、评价分析、实时跟踪、实时反馈,真正实现******管理、家校共育的目标。
总之,我们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 德育为首”的德育理念,积极推进区域内中小学德育创新,努力创建具有本区域特色的德育品牌,逐步形成本区域内容多元、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独具特色又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产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本文来源:《瞭望》,有删改。
文章来源于:中国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