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451-82363952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开发
区红旗大街259号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专家谈”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颁布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目标包括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以及网络安全长效化。教育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服务之一,教育的智慧化也是构成智慧城市的基本要求。如何评估城市中教育服务的智慧化,使之契合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本文将从智慧城市与智慧教育的特征入手,介绍智慧城市教育领域应用评价体系的设计过程和指标体系内容。
智慧城市及其特征
关于智慧城市国内外不同主体从各自关注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定义。国际电信联盟(ITU)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列举了不同主体对于智慧城市的108种不同的定义,这些主体包括:学术研究社区、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公司、市场研究公司、贸易协会和标准开发组织。基于对这些关于智慧城市定义的关键词分析,ITU认为智慧城市的关键词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和服务、ICT(通信、智能、信息)、人(市民、社会)、环境和可持续性、管理、经济和金融、移动性。从这些关键词不难看出,智慧城市的基础是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中的深入应用,而其目标是人的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社会和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认为,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点:
以人为本的惠民服务。这个特征无论在学术文献还是政府文件中都得到充分的体现。智慧城市建设的***终目的是更好地为市民服务,满足市民的需求,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感知与记录。为了达成“智慧”目标,需要从基础做起,就是通过感知技术,充分采集数据,数据全程记录,继而为后续的服务提供数据基础,为分析决策提供数据基础。
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资源共享。城市各个部门的数据不仅在政府部门之间共享,也可以为市民、其他单位共享;基于数据开放共享,市民和其他单位可以有效利用这些数据,提供更加创新、智慧的服务。
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协同整合。城市各个部门之间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市民满意度。
智慧教育及其特征
教育是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服务的智慧化、便捷化也是智慧城市的显著特色。我们认为: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通过培植人机协同的数据智慧、教学智慧与文化智慧,本着“精准、个性、优化、共享、思维、创造”的原则,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成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格品性、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
智慧教育的特征主要包括连通、感知、交互、适配、记录和整合等六大特征。
——连通。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宽带网络、无线网络)和各类移动设备,营造一种无缝连通的学习空间,学习者可以处处学习、时时学习。
——感知。通过感知技术,能够******感知学习情境、学习者社会关系。
——交互。通过多种自然交互工具,实现良好的学习体验。
——适配。基于各类基础信息(包括感知和记录的信息),为学习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记录。通过各类感知设备以及学习应用系统,可以全程记录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过程,为******展示学习者技能与成就、个性化学习支持等提供基础信息。
——整合。将学习过程中采集的各类信息、各种学习资源和服务进行开放整合,从而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
智慧城市教育领域评价指标设计
(本文系《智慧城市教育领域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成果)
文章来源于:中国教育报
上一篇:观点|迎接走向未来的学校教育转型
下一篇:公平和质量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主线